高清智能化平安城市建设的四方角色生变
发布时间:2016-02-03
甲方关注度后移:重视深化应用
甲方对于自身需求的关注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早期甲方较多关注整个项目里有多少个视频监控?选择什么摄像机?每个视频监控点选用模拟还是数字设备?如何组网?如何兼容以往设备?如何联网感兴趣。但随着高清网络化,技术大联网等硬件设施的布局完善,关注度后移,对于高清、智能、移动应用越来越重视。
现在,甲方除了对项目基本需求关注外,还需额外关注高清技术及高清图像基础上的深化应用及整个平台对于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功能的结合,对应用需求的挖掘越来越深入。为应对特大、重大案件,第一是现有基础上的所有摄像头联网,保证在线率和高稳定性;第二重视基于联网的更多智能应用,包括视频诊断、兼容分析、车牌人脸识别以及相关联的综合应用;第三强调公安实战应用的高效性,譬如视频研判、视频浓缩、视频摘要、案情管理等。从技术角度来说,甲方会更关注和敏感于如何提高公安一线实战部门的应用效率。
运营商话语权逐渐衰弱
运营商过去比较倾向通过垫资ICT业务来拓展自己的网络资源,但是由于运营商本来对于传统安防监控业务不熟悉,设备选型上往往过多本位为主义思考,一段时间做下来,能真正挣钱的业务越来越少,加上运营商重组后,更多关注在移动网络上的投入,故在完成了前期的固网业务充分发展以后,也逐步倾向只垫资CT业务,不垫资IT业务了。由于不垫资设备,运营商对于平台厂商、前端等所有设备厂商选择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弱。
设备厂商须更主动的拥抱变化
前端厂商、平台厂商和运营商、甲方的关系相对比较紧密。以前选择模拟设备凭借肉眼分辨,但随着高清化趋势越演越烈,选择度也随之增加,从高清角度讲,高清图像是否能够满足更多的应用变得更加重要。所以,前端厂商和平台厂商设备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兼容和支持变得比以往更加迫切。
过去模拟设备和平台厂商无关,直接使用编码器就可以满足甲方需求,高清发展带来区别:第一,需要和平台厂商保持关系;第二,要适应现在国际、国内的不同标准,比如ONVIF、PSIA或公安部正在推广的相关编码标准。所以设备厂商需要更主动地拥抱变化,才不至于被市场排斥。
平台商须彼此间互联
从平台厂商的角度而言,标准和实战是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如果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更多更好的实战应用,对于平台厂商来讲是个挑战。
基于以上挑战,有实力的平台厂商需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迎合标准;第二、兼容利旧,能够支持没有能力去支持标准的小的设备厂商和小平台厂商,这样才能保持自身的行业位置。
兼容不同类型平台厂商,落实到实际的操作环节都是比较繁琐复杂的,但是兼容刻不容缓。平安城市项目的第一轮建设完成后,第二轮已经开始大联网,第三轮必然是部署实战应用。过去平台厂商各自为政,相互不开放,导致某些地方第二轮的异质平台联网都没办法顺利实现,更不要说在一张大网上部署实战应用了。所以,互联才能做大市场空间的。
平台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当这四方的角色发生变化后,平台厂商面临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平安城市市场越来越大,过去平台厂商往往更多的关注不同的前后端异质设备联网,现在扩展到高清、标准、智能、实战……如果平台厂商不能勇于挑战,必将面临被洗牌的危险。
从行业的角度看,非公安行业的安防需求也会随之深入,平台厂商在做好平安城市项目建设的同时,累计的实战经验也会不断提高安防行业应用水平,而且相互之间的借鉴和融合也势必推动发展。而这一切的核心都是我们如何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以不断改进用户体验为挑战,保证共赢。
以平安城市的发展为契机,构建平安和谐的智慧城市,应是目前中国发展智慧城市的主流思路。这势必也会导致运营商、平台厂商、设备厂商同心合力,加速融合。做好技术储备,通过平安城市的项目建设营运“第四张网”——视频互联网,沿着 “标准”、“实战”、“云服务”的发展趋势,平台厂商才能做得更好。
持续创新拥抱变革,形成良性发展
甲方、运营商、设备厂商、平台厂商之间的关系变化后,可能会出现:第一、对标准适配度要求高。所有的设备厂商和平台厂商都会去迎合标准;第二、平台和设备厂商的需要互联互通;第三、面向需求,果断决策。比如在平安城市项目建设一期中,用了某厂商的平台,会很自然地认为二期也应该用该厂商的设备,但是在第二期建设中,如果需求更多的聚焦于实战应用,而一期的平台厂商没有很好地关注这一点,必然会有被替代的威胁,与此同时,替代厂商也会面临严峻的技术壁垒和商务的协调等问题。
固步自封永远不会做得更强,面对上述问题,各方均需要积极创新拥抱变革。支持标准、技术和人才储备、深入一线、面向实战应用,提高要求去拥抱变革。
国家维稳重大事件保障、重大案件的侦破服务关系到国际民生。大联网带来的“标准”、“实战”、“云服务”的变革在带来行业洗牌的同时也势必会推动市场良性发展,大家要目标一致,依据行业发展的趋势,转变态度,通过有创造性的工作使得行业和自身健康发展。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安防网:http://news.c-ps.net/2012/8/112301.html